2006年的夏天,我跟着爸爸妈妈去了美丽的庐山,也真正明白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含义了。经过漫长的旅途的颠簸,我们的车终于来到了庐山脚下,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啊,单在山脚下就有这么多的发现,上山以后又会有什么体验呢?
车在迂回曲折的公路上前行,路旁的标语上写着“弯道不许超车”、“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段,请小心”看着这些警示牌,看着一个个大弯道,我有些紧张,向车窗外望去,视线里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再就是云海和深不可测的深渊。又有点害怕,手紧紧握在一起,出的汗足以把一条毛巾浸湿了!天色渐渐暗下来了,看着前面一个接一个的弯道,我叹口气说:“这那年是个头啊,这半天了,连山腰都没到,庐山也太高了吧!”其实这只是山道留给我的错觉,不但山腰已经到了,而且我们快到目的地了。
天终于黑了,而我们也终于到了“庐山风景区欢迎你”了。我们吃过了晚饭,就去宾馆休息,为第二天养精蓄锐。
一大早,导游就叫我们每人拿上一个干净的塑料瓶,说是要去接矿泉水,我们就拿着瓶子上了车。走了几分钟,就看见一个山洞,导游就告诉我们说这里的泉水纯天然、无污染,可以泡出最香的茶。我很好奇,就忍不住拿着瓶子往山洞里面走,洞的两边都是巨大的石块,突然我听见哗哗的声音,于是加快了脚步,突然看见前方有个东西在闪闪发光,走近一看,原来是个小水潭,水潭上方正是清澈的泉水。我用双手捧一点尝尝,凉冰冰的、甜丝丝的,真是沁人心脾,喝了之后神清气爽。直到导游催促,我才接了好几瓶水,恋恋不舍的离开。
接着我们去看了庐山落日。较之王维悲凉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庐山的落日显得更加的壮美。太阳缓缓下落,映红了天边的云彩,映红的郁郁葱葱的树木,映红了所有人的脸颊。它仿佛想在落山之前,给大自然最后的温暖。但是最终,它只剩下了一片绯红色的天空。
第二天,我们去了庐山瀑布和三叠泉瀑布,我一直以为李白诗中描绘的瀑布就是庐山瀑布,没有想到竟是三叠泉瀑布。三叠泉瀑布,顾名思义,就是说这个瀑布有三层,从山上往下走时,我透过树枝看到了第一层,在往下走,又看到了第二层,伴着瀑布飞泻而下撞击岩石的声音,终于到了最底下,这才看到了三叠泉瀑布的全貌——太高了!怪不得诗仙李白会在此开怀畅饮,并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多么绝妙的比喻啊,毫不夸张的夸张,不愧是诗仙!
不识庐山真面目又怎样?我被它这些局部美所深深吸引!
(语文教师孙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