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常言说的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孩子从小到大,要经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熏陶,不知道要换多少位老师,多少个学校,但父母和家庭式不变的。作为家长,我们意识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家庭环境、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它的影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当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为人父母的责任感变已了然心中,现在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小小少年。我们认为,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倾向于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我个人对综合素质能力的理解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我对我的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评价是较好,但不优秀,这缘于我们家长教育的局限性。我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也获得了一些心得,在这里和各位家长共同探讨。
一、注意培养孩子的爱心
做事先做人,具有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亲人们给予他们的爱和关注太多,反过来他却不懂得如何去关爱别人。因此从小我们就教育他们要尊老爱幼,不说脏话,别人有困难时,要主动给予帮助,而且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比如遇到老人过马路不便,我们家长主动上前带老人过去,并告诉孩子,老人家腿脚不利索,过马路会遇到危险,我们应该主动帮助他们。
遇到赈灾捐款活动,我们都是主动捐款,并让他知道,远方同他一样的孩子和他们的亲人遇到困难了,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这次汶川大地震,孩子把他所有零花钱都捐了出去,让我们感到很欣慰。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认为学习成绩不是主要的,关键是要养成一个自觉学习的好习惯,习惯成自然。因此给孩子规定,放学后第一件事是完成作业,家长检查无误后,才可以玩,而且家长再不给他增加学习内容,也不干涉他的正常玩耍。同时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我们绝不陪伴,只有遇到学习困难时,才给予必要的指导。从小到大,他以养成习惯,放学就做作业,不需要别人督促,作业一直完成的比较好。
升入初中后,其学习方法同小学有很大的差别,要开始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我们要求他预习功课,带着问题去听课,一些好的学习学习方法也推荐给他,学习上的辅导也不针对具体题目,而是交给他明确的思路。加上他对自己的几位授课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很接受。因此初中的成绩提交很快,学习兴趣也逐步高涨,作业基本上可以独立完成。
三、关注孩子成长,多与孩子沟通
从小到大,我们比较尊重孩子的选择,家庭里的许多事情也都也都征求他的意见,同时给孩子尽可能创作一个和谐安宁的家庭环境,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争吵。这样学校里有什么新闻,他有什么想法,也都愿意跟我们讲,还会发表一下自己的见地。我们努力做这些,就是希望孩子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四、父母教育要有耐心
在这方面,我们做的很不够,因为我们夫妻双方工作都很忙,感到疲乏和心情不佳时,缺乏耐心,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虽不打骂孩子,但对他的要求会表现的极不耐烦,草草打发了事。这样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孩子的学习上是:遇到难题,没有耐心,不会冷静的认真思考,而是胡乱做完,错对与否再不关注。处理棘手的事,多采取逃避的态度,不太愿意正视它,不耐烦的表情与我们父母都一样。这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父母教育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我们已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给孩子做过多的反面影响。
许多教育方法,我们还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吸收别人在家庭教育方面成功的经验,使孩子能够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