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如何预防?
一、冬春季节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要点
1. 勤开窗通风、勤洗手、常消毒,预防流感、肺炎等冬春季传染病。
2. 请不要带病出行、旅游或上学、上班。
3. 如果有咳嗽喷嚏,请您佩戴口罩。
4. 勤洗手可以预防呼吸道和胃肠道传染病,请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20秒以上。
5. 开空调时记得定期换气。
6. 请保持卫生整洁,及时打扫卫生和清理垃圾,预防呼吸道 传染病。
7. 及时清理消毒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内呕吐物,预防肠道传染病。
8. 出现发烧或感冒咳嗽,请佩戴口罩并及时看医生。
9. 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请及时看医生。
10. 搞好市场卫生环境,预防禽流感等冬春季传染病。
11. 节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食物 中毒。
12. 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可能传播突发急性传染病,应尽 量避免接触;不食用病死禽畜。从事饲养、加工、销售等人员应 做好个人防护。
13. 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前 往人群聚集场所。
14. 公民应积极配合医疗卫生人员采取调查、隔离、消毒、 接种等卫生应急处置措施。
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热点问题
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武汉聚集性不明原因 肺炎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检出的病毒命名为2019-nCoV (2019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热点问题如下:
1.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有多种不同的种属,可分别 感染人、动物和禽类等。在此之前,已知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 6种,感染后发病的严重程度从普通感冒到重症疾病不等。
新型冠状病毒是指以前从未在人类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 株,此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为首次发现人类感染,被WHO命 名为 2019-nCov.
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哪些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伴有 干咳;部分患者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道窘 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3. 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能治好吗?
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但许多症状是可以处理的,因此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治疗。多数 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4. 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有没有发现人传人的情况?
在确诊的病例中,大多数病例与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暴露相关,少数病例否认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暴露史,个别病例曾接触 过类似病例,目前已发现医务人员感染病例和社区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的确切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尚不明确,现有的调查结果表明,有持续人传人的风险。目前,正结合临床和流行病 学资料开展进一步研究。
5. 什么是密切接触者?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 天?如果密切接触者在观察期间发病,如何进行排查和诊治?
目前,本次疫情所定义的密切接触者是指:与患者共同生活、同室工作学习、同室居住的人员,在诊治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 措施的医护人员、照料人员,未釆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实验室检测 人员,同病房的其他患者或陪护人员,与患者乘坐同一交通工具 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由疾病控制专业人员判定的其他接触情形。
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在观察期内,一旦发现密切 接触者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会及时将密切接触者送 至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等。
公众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防可控。公众预防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勤洗手、注意呼吸礼仪(打喷嚏要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及时 洗手,有咳嗽或喷嚏要戴口罩);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尽可能避免与任何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 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 场所,如必须去鼓励佩戴口罩;不要去野生动物市场,避免接触活禽野鸟;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
出现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症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如近期(2周内)到过武汉或接触过类似病例,应主动告知医生。
现在有没有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苗?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目前并无可用疫苗。开发一种新型疫苗可能需要若干年时间。
三、家长孩子如何做好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