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政史地教研组 第六周 王 仁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田纳西河为例》是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第三单元第二节,本节对应的课程标准是“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教学要求是“1.以某流域为例,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该流域的地理环境特征;2.分析该流域地理环境要素中,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3.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该流域规划与发展的主要方向,探究综合治理的对策。”
教学目标是“1、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2、通过分析田纳西流域不同河段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探索该流域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没理的措施;3、以长江流域的开发整治为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和整治的一般方法过程;4、通过学习探究,进一步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本节内容非常丰富,全节共安排了17幅图、4个知识窗和4个活动,数量也是很多的。相对于第二单元各节来说,第三单元更侧重于区域开发的综合性,每一节都强调了本区域开发的地理背景或优势,不但是研究区域综合开发的好材料,也是研究区域地理的良好案例。而且在对区域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区域地理学习和研究的一般方法。
就本节而言,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第一,课本中的图用得不足或者不够充分。
第二,课本中的知识窗用的不多。
第三,课本中有的知识的取舍不精。
这一节我觉得自己也有一些成功之处,比如:
第一,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环境。首先我引导学生回忆探究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然后,我通过展示各种地图帮助学生认识长江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进一步深化前面的认识并为田纳西流域的开发整治奠定基础。
第二,河流洪水灾害的成因。我首先帮助学生回忆洪水灾害形成的根本原因:排水速度<汇水速度。然后引导学生从自然、人为两方面来讨论影响排水速度和汇水速度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长江中游洪水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一、从地形来看,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二、从气候来看,降水集中,多暴雨,汇水速度快;三、从植被来看,陡坡开荒,过度砍伐,水土流失加剧,使田纳西游域地区排水速度更小;四、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能力削弱。我感觉这样讲学生比较易于接受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