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集团概况 校务公开 新闻中心 招生招聘 学部通道
English 手机版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兰州东方教育集团!
校园新闻 通知公告 媒体报道
兰州交大东方中学教学反思展示
发布时间:2011-10-28 | 浏览次数:2899
 

教学反思

政史地教研组      第八周     杨煜诘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探索的问题,因为“乐学”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兴趣之于历史教学尤其重要,有了兴趣,历史课无处不快乐,没了兴趣,历史就是琐碎而无聊的知识点背诵。

   实践中,调动学习兴趣和强化记忆往往难以两全,经常出现学生意犹未尽地上完了课,却不知主要讲了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处理好两点,一、用于调动学生兴趣的内容要尽量贴近本课主要知识,避免以偏概全。二、不宜过多,太多的话,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就会覆盖所学习的历史知识。

   例如,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百家争鸣”的问题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讨论问题: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盗了邻居的钱财。如何处置这一事件,当时的儒家、道家、法家意见各不相同,争论纷纷。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请用本学派的主张来评论这一事件,并由此阐述你的治国之道。学生针对各家学说展开激烈的讨论,众说纷纭。学生甲:我赞同儒家思想,儒家主张“以德教化人”,我觉得是正确的。如果像法家一样强调法制,就会导致暴政,不得民心,秦朝不就是因为严刑苛政而灭亡的吗?历史上推行暴政的独夫民贼,没有一个好下场。如果统治者施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天下太平。学生乙:治国之道,不可柔也不可松。既然决定治理好国家,那么就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不然统治者如何深得民心呢?儒家治国讲求待人温和,我不赞成!如果对人都是那么温和那些坏人岂不逍遥自在,更加恣意妄为了?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儒家和道家的治国之道合理的话,为什么会有几天的法律呢?因此我推崇法家思想。学生丙:儒家和法家各有所长,但处于两个极端,儒家处于礼教极端,法家处于暴力极端。而道家,不会太礼教,也不会太过于暴力,是一种理想的治国方法——“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无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道法自然,顺应自然,它既不像儒家那样压抑本性,任意扭曲,也不像法家那样刻意强求,武力维护,只有取法自然,和谐发展,绝不是消极逃避,因其终极目标仍是“治”。如果说儒家的“仁”和“礼”是温情脉脉的精神鸦片,那么法家的“刑罚”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用得好,是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武器,用不好,则会成为自我灭亡的武器。

……  

此时再多的语言都显得是多余的,学生新颖的观点,旗帜鲜明的认识,让老师同学耳目一新。所以说历史教学的源动力只能是历史本身,几乎每个学生对历史都是感兴趣的。无论通过什么手段再现历史,学生都喜欢听、喜欢学。相信这样的历史课所达到的效果也是学生一直渴望的。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