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四书》 本书收录的四部书,三部是宋代著作,一部是明代著作。从这四部书的顺序阅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禅宗从意趣味盎然、活泼空灵到融教入禅、禅融入教后沉闷板滞的变化。我们的希望是,让读者不仅从中感受到禅趣机敏和古德尊宿的宗范,同时,通过阅读,能够对上面说到的禅宗的历史脉络有个基本的感受和了解。 内容简介 本书结集了四部谈禅的随笔著作:慧开的《无门关》、慧洪的《林间录》、晓莹的《罗湖野录》、祩宏的《竹窗合笔》。四位古代僧人倦游归憩后,追忆往昔见闻经历,记述高僧大德嘉行懿行,文笔生动,机锋劲捷,议论透辟,在历代禅林著作中享有盛名,影响所及,远涉海外。 《快谈四书》 《快谈四书》是从人类的心灵开放出的幽默之花。其中弥漫着愉快与安适的气氛,潜藏着细腻而丰富的智慧,它将使您情绪疏散,神经松驰,它将如涓涓流泉带来几分精神慰藉。但愿它成为您的朋友。 本书收入了潘游龙的《笑禅录》、李开先的《一笑散》、江盈科的《雪涛谐史》和伽斯那《百喻经》。这些著作虽然都是古代的幽默或寓言,但原著作者的着眼点并不在此,而是有一点人生的哲理,一点人生的艺术,一点生活的喜剧。整理者又在注释的基础上略加评点,空谷足音,足以慰古人之心而开今人之智。在中国古代,讽刺、诙谐与“小说 ”的缘公特别深。其原因何在呢?传统中国高度重视社会身分和等级秩序,连日常生活用语也含有社会等级的意味。比如古人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或号。后来有人以为称字称号还不够尊敬,于是称官爵,称地望,像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王安石被称为王临川。服饰同样是等级的象征,所以“冕旒”可用用帝王的代称,“冠盖”可用作贵人或仕宦人代称,“褐夫”可用作贫苦人的代称。在这种文化上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儒学,也正如马克斯.韦伯对它的解释那样:“并非他物,只是一种阶级身分的伦理体系。” 《才子四书》 中国历史上,才子辈出,名作充栋。然正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所胜”“一人有一人之特长”,这里推荐给大家的是宋代苏轼的《东坡志林》、明末清初李渔的《笠翁别集》、清初张潮 《幽梦影》、清中叶袁枚的《牍外馀言》。 这是四位绝代才子知人论世之作的汇编:袁枚的《牍外余言》、张潮的《幽梦影》、苏轼的《东坡志林》及李渔的《笠翁别集》。著者既负才子之名,博学多闻,见识高明,又有不凡际遇。其论史论事,则设身处地,独具慧眼;佳言妙语,如锯木屑。实是著者巧借古之人之事,以抒发自己那七曲八曲的胸臆,可以誉千秋而权万古。书中的注释详略得当,既能发明文义,又能文人见闻。 《古籍今读精华系列:才子四书》汇集的是四位绝代才子的知人论世之作。论史,则只眼看破古人处事之难,良心吹索前人之案;论事,则言人之所不能言,道人之所未经道。或定案,或翻案,不固执己见,冥顽不灵;不矮人观场,人云亦云。只求理之当然,心之所安。论国是,正人心,可以誉千秋而权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