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孩子给我“布置”的作业,感到有点不知如何下手,孩子养到十几岁,仔细想来也只是把她养大,至于如何教育真的是很盲目。平日里经常和同事谈论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大家都有这样的感慨:假如我再有一个孩子,一定比这个要教育的好,可惜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看来大家都意识到了人的成长教育是个单程票,不会给你机会重新来过,也说明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其实是应该在决定把他带到人世间来的时候就认真考虑的问题。至于谈自己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可以总结的更多是教训和反省,总结如下几点与各位家长共同交流:
一、孩子的养成教育是重要的基础工作
我女儿祁漩目前在初二.9班,学习成绩处于班上的中等水平,这与她在小学时的成绩有很大差距,虽然孩子和我对于这样的结果一开始不大容易接受,但是现在已经可以理性地看待这样的现实,凡事有果必有因,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一定有优秀的理由,一定有其他孩子不具备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而这些一定是长期以来就养成的。客观的说,祁漩的家庭教育环境还是很优越的,父母和外公外婆都是教育工作者,而我们也对她倾注了极大的期望和热情,小学阶段的学习还算令人满意,进入初中,她的不足就逐渐显现出来: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独立性差、浮躁、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缺乏吃苦精神和进取精神等等,虽然在小学时也多多少少看到了她的这些缺点,但是由于成绩尚可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等意识到了这些缺点的严重性,这些长时间养成的毛病改正起来谈何容易。拿独立完成作业这一点来说,由于家里的大人都有辅导能力,孩子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有求必应,虽然表面上孩子作业质量较高,但是含金量大打折扣,这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依赖思想,遇到一点困难不是先想办法自己解决而是马上先想到问家长,她已经没有了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家长的好心没有带来好的效果。仔细回想起来,孩子所有的坏毛病,原因都在家长,从一开始就没有给她培养好习惯,或者是由于过于溺爱纵容而不能坚持原则,有了错误没有坚决改正。
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非常重要
祁漩在小学时候各科成绩比较平均,语文成绩还不错,进入初中以后状态明显不如小学,尤其是作文,小学时候的那些灵动和充满想象力的文字完全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满篇的大白话,内容空洞,看完也不知道她想说什么,对于这样的变化,开始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在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中找到了答案:孩子读书太少。书中谈到,从小就有大量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会更好。而且年级越高,这种作用更加明显。观察周围同事或者其他人的孩子,发现也确实如此,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大多对阅读抱有极大热情,看书是一件非常有兴趣的事,即使对不喜欢学习语文的孩子来说,只要他爱看书,一旦有人能够激发起他的学习兴趣,因为有大量的阅读垫底,他对语言的理解会比那些读书少的孩子更有感觉,进步也更明显。所谓“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古人早已经给我们总结出了这样的经验。
三、家长身教胜过言教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极大期望,也倾注了全部心力,生活上无微不至,学习上更是尽可能创造一切条件,只要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事情,家长必定义无反顾地去做,我们唯恐落后他人。然而所有这些付出,有时候并没有带来希望看到的回报。静下心来思考,会发现其实孩子身上随处都是自己的影子:孩子学习懒惰,没有上进心,自己是不是也是同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孩子生活没有条理,到处一团糟,是不是自己也是那样的凡事不过脑子;孩子没有责任感,是不是自己也是个不守承诺的人;羡慕比人的孩子善解人意,孝顺有爱心,仔细一了解才发现孩子的父母平日里就是非常孝顺的人…..有句话说的太对了,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至于成为什么样的作品 就看后天的教育了。不要一味责怪孩子不是这块料,而要多反省自己给了孩子怎样的无声教育,而这比那些无谓的唠叨来的更有影响力。
时光不复来,过去了的不会再回来,所有的遗憾也罢,错误也好,都已经成为过去,不断的总结反省经验和教训,避免以后犯同样的毛病,也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所谓“亡羊补牢,未为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