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是最为了解的,孩子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心里一清二楚。如果父母想要纠正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缺点,达到培养目标,可以采用环境暗示引导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即在家庭创造一个适合于暗示和引导孩子纠错的环境,通过环境有意识的暗示引导,帮助孩子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进行改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环境暗示引导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摆设环境”暗示引导,另一部分是“语言环境”暗示引导。
所谓“摆设环境”暗示引导指的是:根据孩子存在的问题,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和有教育意义的书报杂志及文章,摆放在孩子经常容易看到的(如茶几上、饭桌上等)地方,让孩子无意间阅读到这些文章。通过对这些文章的阅读,孩子会受到一种心里暗示,主动用文章中所讲述的道理,对照检查自己,从而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自觉地进行改正。
所谓“语言环境”暗示引导指的是:在“摆设环境”暗示引导的基础上,通过语言的交流,加强暗示教育的效果。这里要说明的是:语言交流只是在父母之间进行,孩子只是听,不参与。具体的做法是:父母要收集和精选一些相关的故事、案例、新闻,并把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作为和孩子在一起时父母之间的谈话内容。在这里要提醒和说明的是:
1、在话题内容的选择上,最好是反面素材与正面素材都有。正面素材话题与反面素材话题,尽量不在再同一天谈论,而应该交替进行。
2、谈话要随意,不能刻意去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在闲暇聊天,而不是在刻意教育自己。
3、谈论的话题也无需天天进行,一个星期有两次就可以了。关键是这两次谈论的话题内容的衔接要自然顺畅。
4、每谈完一个话题,父母一定要对谈话内容里的主人翁,从思想、行为方面进行有目的的评论。这些评论是借谈论话题说给自己孩子听的,起一个强化暗示教育的目的。
5、细心观察孩子的反应与变化。父母不能太心急,要有耐心。大约需要一个学期的时间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2010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