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教育孩子,我是个失败者,这几乎成了我心里的痛,无法言表。儿子出生在一个几代单传的家庭(不知这是他的幸运还是不幸),家里又是四世同堂,从小爷爷奶奶视为掌上明珠,我们夫妇也是疼爱有加。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我们发现他出现了很多毛病:比如偏食非常严重,不爱吃的菜一口不动、做事没有长性、自制力差、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等。那时的我极度脑残,一厢情愿按照自己的意愿想要纠正他的毛病,以为只要给他讲清道理,他就应该明白怎么做,就这样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味的拒绝,不听话便拳脚相加,谁知这样反而加剧了他的逆反心理,造成了他偏执的性格。上学后,由于他上课经常开小差,作业也完成的不好,因此
一、培养独立意识,使孩子不产生依赖思想。
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教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现代社会交际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视培养。我们一是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二、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当好慈祥父母亲,及时解疑答难,正确引导孩子。
我们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
三、正确对待孩子犯错误。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孩子就是在不断超越这些错误的过程中长大的,让孩子从消极的经历中获得积极的认识,从错误中吸取经验,这样孩子才能不怕错误,接纳错误。错误的经历就不是他的包袱而是他成长的财富。因此,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当孩子犯错误时,作为父母应当不以伤害孩子的自尊为前提。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把批评行为具体化,把好孩子与具体犯错误的行为分开。不要讲这样的话,如:你怎么老是改不掉,你总是做这种事,你是没治了。这是非常伤孩子心的。
对孩子改正缺点的愿望和行动予以充分肯定。一个不良行为的消失,必然伴随着一个好习惯的诞生,要做到奖罚结合。孩子都喜欢正面的信息,不要责罚过重,打骂并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
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家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而且一些方法还在不断地摸索,我们将不断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老师、家长们共同探讨,使孩子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