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成功的大门前,懒者未进先怯,妄自菲薄:“我真的没希望了。”庸着悲叹命苦,生不逢时:“命运为何如此不公平,我为何没有机会,我为何如此不幸?”
其实成功绝不是偶然,成功只能从一点一滴的勤奋开始。古人说得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对我们诉说着勤奋的重要性,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最佳路径。虽然每一个勤奋的人不一定都成功,但成功的人却一定出自勤奋。在平常的生活中,总听到同学们抱怨,“为什么我不是天才?”“为什么我不能成功?”其实所谓的天才获得的成功,正是出于他们的勤奋和努力。众所周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培育出来的讪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经历文化大革命,在没有任何研究器材,甚至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受到红卫兵、文革小组的阻挠。但他还是凭着自己的勤奋,日以继夜地找资料;凭着简陋的试验地,还有那拼了命保护的种子,年复一年地尝试。终于挺过了文革十年,并获得了成功。使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成为了一个奇迹。
古往今来,外国的成功者自己的奋斗历程也无一例外地向我们验证了这一成功的真谛。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于300年前的同一天。他年青时就生患绝症,然而他坚持不懈,战胜了病痛的折磨,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执着是一种精神,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取得成功。
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这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但霍金不会因为小小的病痛的折磨而放弃了对学习的渴望,他正是在这种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霍金在剑桥大学任牛顿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之职,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霍金还在1988年4月出版了《时间简史》,已用33种文字发行了550万册,如今在西方,自称受过教育的人若没有读过这本书,会被人看不起。
他是天才吗?不是!他们的成功都在于自身的勤奋。这一切的一切,都告诉我们,没有意外的成功,只有通过勤奋地付出。虽然说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青涩的果子是如何成熟在枝头。
成功绝不是“三天打鱼”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两天晒网”中的半途而废和信誓旦旦的空洞口号。是平日里点滴的积累,是不断的延续,是不屈中的奋进。所以,执着反映在平时的每一时刻,反映在平时每时每刻的勤奋中。
在成功的路上,我们只有不懒惰,不胆怯,脚踏实地的,勤奋不辍,才能取得辉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