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反 思
音体美教研组 第九周 陆雯
本周学习了《流动的音符》是湘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属音乐创造的教学领域。本课是以学生进行自由创作的音乐实践课。下面是我对这周教学工作的反思:
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以及运用音乐素材创造音乐的活动都叫音乐创作,它不同于专业作曲学习,旨在通过学生参与、创作、体验,培养他们一定的音乐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刚开始让学生认识到了七个小矮人,分别给他们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如:DO叫做万事通,RE叫做糊涂蛋,MI叫做小能手,FA叫做捣蛋鬼,SOL叫做开心果,LA叫做害羞鬼,SI叫做瞌睡虫。学生首先了解最基本的7个音符。然后让学生很直观的观看了《DO RE MI》的教学视频。学生从中能够感悟到创作的灵感,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本课时立足于学生演唱技能及音乐创编、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用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发现、去探讨,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问题紧绕教学重点,力求突破、易化难点,让音乐知识形象化。利用多媒体,加大了课堂信息量,留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维、体验、创作的空间,因而达到了预期效果。可见,把音乐课堂还给学生的实质就是把观察、思维、体验等一切音乐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做的关键在于有价值的问题提示和有效的引导。
本节课是以创作为主的综合课,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好多学生都能够自己亲自动手去创造,每一条旋律被学生创编的每个旋律。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节课分析得太多,学生自主创作的时间太少,导致掌握不够牢固,今后应多腾出时间让学生进行创作,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