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和小学时期,除了对孩子进行系统知识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根据孩子在这个时期的成长发育规律和特点,比较适合的教育方法是:强制教育。
但是,当孩子到初中之后,由于其成长发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特点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对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独立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如果再对初中的孩子,继续采用小学阶段的教育方法,显然是不适用的。所以,必须改变教育方法。根据初中孩子成长发育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结合我多年来研究探讨所积累的经验证明,对初中的孩子最适用的教育方法是:引导教育。
为了能给家长们更好的帮助和启示,现将自己总结的引导方法介绍如下:
1、环境暗示引导教育。就是根据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在家里有意识的创造一种环境,这种环境能在孩子心灵上起到一种暗示作用。通过暗示,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改正自己不正确行为习惯和做法,达到教育的目的。
2、附加要求引导教育。就是当遇到孩子某一种想法和行为不正确,父母想要纠正但又找不到更充分的理由说服孩子时,暂且先不强行反对和制止孩子,而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这里的关键是要借不反对孩子的想法和行为的机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告诉孩子,要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不能因此对自己的学习、对同学的友谊、对班级、对学校、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在做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必须立即停止,并按照父母和老师说的去做。与孩子达成协定,共同遵守,达到引导教育的目的。
3、条件交换引导教育。一般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父母可以通过运用支持或限制孩子爱好的手段,向孩子提出改正某一不足的交换条件,若能改正,就支持他的爱好,否则就制止或反对他的爱好,达到教育的目的。采用条件交换引导教育的策略是:先支持孩子的爱好,在孩子心情好的时候再提出条件进行交换。这样做容易取得好的效果,否则将适得其反。父母要切记这一点。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引导教育方法之外,还有象参观引导教育、参与引导教育、讲座引导教育等,在此不再一一叙述,父母关键是要悟出引导教育的精髓。如果把握了引导教育的精髓,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衍生出很多的方法,希望大家用心体会、正确运用,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2009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