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集团概况 校务公开 新闻中心 招生招聘 学部通道
English 手机版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兰州东方教育集团!
校园新闻 通知公告 媒体报道
兰州交大东方中学教学反思展示
发布时间:2011-10-28 | 浏览次数:2825
 

教学反思

         高中理化生教研组   第六周  谢良建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知识上它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在方法上渗透着理想化模型的重要研究方法,在整个必修一教学的安排上,匀变速运动的教学重点在于规律的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新课教学则要向学生介绍用现代先进教学仪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特征,有利于学生站在一个现代新科技的角度观望历史人物对自由落体的研究,体会近代物理的先驱伽利略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并在具体的体会过程中,更加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现就本人所做的《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一课,谈谈自己的课后反思。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怎样引入新课,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二是怎样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三是分析论证其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将不易观察的实验事实改为简单的演示实验逐步引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要求,让学生能切实体会和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单凭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很难体会到自由落体运动特征。因此,我通过运用学生手边常见的纸片,带领学生分别进行了三次演示实验:两张相同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在三次试验中,其中一张纸片不变,另一张纸片三次的状态分别是展开、揉成团、团紧),让学生观察下落的快慢。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亲自体会,发现并分析出影响下落快慢的原因。进而大胆猜想若排除此因素,结果会怎样?这时再用“牛顿管”实验验证,并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美国“阿波罗”登月时所做的“羽毛和铁锤下落”的小实验,加深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探究中学会发现问题,并敢于大胆进行科学猜想,这点要比教师单纯生硬的直接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效果要好得多。了解了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后,由学生自行总结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二、不足之处

1.“牛顿管”演示实验由于仪器问题不理想

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设计了这一环节,但是由于仪器问题,最终这一环节没有运用,最后只能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视屏演示。这样就使得原来紧密的教学环节,出现了脱节的现象,直接运用课件展示,没有学生的实际参与,缺少实际实验对学生的产生的深刻印象。

2.进行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讲解的时候,过程过于呆板,有些好像是在讲解数学的嫌疑,缺少讲解物理的特点。并且在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得出后,缺少让学生练习巩固的环节。

3.设计课堂提问时不能顾及大多数学生

在本节课上我有多次提问,但涉及的人数并不多,主要原因是一部分学生不主动举手发言,于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鼓励这些孩子们大胆发言。

4.学生对“测反应时间”的实验运用上不严谨,测量不准确。

总结

本节课虽有新课改理念,但教学仍然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内心不敢放开手脚让学生完全自主,总担心课堂无法控制,教学目标无法完成。看来自己在新课改这条探索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