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高中理化生教研组 第八周 罗建明
在必修1教学进行到一段时间后,本人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了回顾以后,具体的一些问题与反思如下:
1.学生学习后,仍在很多的知识点的理解上有问题。如学生生成新知识方面:以胶体的制备为情景考察胶体的性质学生在解答完相关的问题后,对Fe((OH)3胶体的制备知识一点都没有;通过同学了解到相关知识在初中没学过,看来初中的课程改革使高中一些知识概念的切入点,一些核心知识的外包装已经发生改变。有些知识脱节严重,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回顾所教学生初中所使用的教材,了解初中相关知识体系,对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
2.部分学生认为化学是很容易学的学科,没在化学上做多一点的思考与练习,还以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在对待高中化学的学习。这一点在月考和期中考试中有反映,也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反映了出来。对这个问题备课组中各老师也有所体验,所以将这次的学段考试为手段,在考试中几乎不以知识的原貌直接给出,而以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包裹或变型推理的形式给出,如“可能”、“合理”、“比较”等形式。考试结果在预料之中,我会借这次考试给学生的“教训”为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理解层次等各方面做一些辅导工作,帮助学生顺利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轨道。
3.大多数同学出现对所观察到的现象有遗忘的情况。在本次考试中,能答对的同学并不多,这些问题我们还在课前做过提问的,但时间一长学生全忘记了。学生根本没对化学做太多的练习与巩固,反而也没把时间花在那些形式多样的学习上,如研究性学习、课外调查采访、资料的收集、综合实践、图片采集等活动。
4.学生学习的过程有轻浮的倾向。这一点不仅仅表现在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在对所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在对学生的观察后感觉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只对做实验,看现象有兴趣,对现象的描述及完善没多大兴趣,学习内容稍有点难度或抽象化一点,就容易表现出不耐心不主动。这可能与新课程的学习形式的多样化与选择性给学生带来的困惑,而教师新进入新课程没能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