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音体美教研组 第六周 陆雯
本周学习了《美妙的人声》是第三单元,本课是以聆听声乐作品为中心的欣赏课。下面是我对这周教学工作的反思:
一开始,我让学生聆听了学生最熟悉的歌曲《吉祥三宝》,并提出问题,歌曲中出现了几种人声;歌曲中各种人声的特点是什么呢?
让学生能够自己动脑筋,主动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情趣。学生一个个表现的很精彩,都可以很快的回答问题,而且准确率很高,能独立辨别独唱、齐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学生很清楚的知道了,人声的分类:童声、男声、女声。并熟悉了演唱形式:合唱、独唱、齐唱及它们的准确概念。
这一节课,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跳蚤之歌》,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作曲,是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诗剧《浮士德》第一部第五场中,魔鬼梅菲斯托和一群快活的朋友在酒店里饮酒时唱的歌,其意是借皇帝蓄养跳蚤来讽刺当时德国诸侯豢养的宠臣。曲调是叙事性的,有故事情节,学生备受喜欢,并能从中体验国王的愚昧与无知。歌曲尾声在笑声中渐渐消失,学生意犹未尽,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之中。确切地说,是沉浸在课堂师生营造的音乐意境里。“我饱享了一顿音乐大餐”;“我的心灵再次受到了音乐的沐浴”“我没想到音乐课还可以这样上法,我简直就是享受了一次心灵的音乐桑拿”、、、、、、因为乐曲本身很美很美。更是为了借这些经典乐曲,通过欣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此我的确投入了更多的教学激情。
课前,我细心准备了课件,并让学生更加感兴趣。为了音乐课的充实,更为了让学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欣赏音乐。我觉得学生通过听赏音乐,体现的是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果的确比想象要好得多。有几个环节还真是出彩:音乐主题一开始的时候,学生聆听的很仔细,各个同学都聆听的很入神。作者唱的非常诙谐、幽默。学生也发出了自己内心的情感,笑声可以代表学生的情感体验。那种美妙,那种效果,意义则非同寻常。
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我在这时候,运用了一段视频,让学生更能体验演唱家所表现的意境,学生一个个都看的是聚精会神,教室显得如此安静,学生聆听音乐是一种享受,是一次心灵的音乐洗礼。
雅尼曾经说‘我创造音乐目的是可以和人有感情地沟通,我提取我的人生经历,并且把它们翻译成音乐,我希望我的音乐可以给听众一种心灵的冲击’。雅尼对音乐的狂热可见一斑。……因为有了音乐他的生活才丰富,才充实,他在五线谱上演绎他的人生,他用生命诠释属于他的音乐,属于他的梦想。”我原以为这首歌曲,刚开始我没有讲歌曲主要描述的是什么?但是关于这些问题,同学们会用非常精练的语言,来告诉我他们自己的切身感受。他们的回答,令我感到一股冲击,一种动力,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这节课,我再次体会到作为音乐教师的幸福与自豪,欣慰与满足。审美的境界在与真正地走进音乐,陶醉于音乐的意境当中并明晰其中内涵。教学的境界在于师生对音乐享受的默契。又是一次美好难忘的回忆,又是一种幸福的人生体验。一节难忘的音乐欣赏课,我真的很欣慰,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