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反 思
第十三周 政史地教研组 徐 爱 芬
关注学生自主与教师引领的统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实践中教师“一统”课堂的现象少了,出现了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活跃的繁荣景象。但冷静审视这“繁荣”景象,不难发现这背后往往存在: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出现脱离文本主旨,游离文本的天马行空式的“个人体验”的现象;由于教师不明白“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真正含义,不明白自己在其中要扮演的角色,出现惟(学生)自主化的倾向,教师没有能力或不愿去组织、引导、调控,最后学生的认知水平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如在探究必修模块《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后的“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活动时,面对青少年热衷于西方的圣诞节等节日,而对中国传统节日却漠视的价值选择,教师作出“你对热衷于西方节日现象的说明很有道理,我支持你的观点”的随意肯定。在这里,教师不仅脱离文本主旨过分强调学生感受,而且没能进行价值引导和积极挖掘活动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反思:学生主体性发挥得怎样?教师角色扮演得怎样?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是否引导他们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